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男1351889-04-16白羊座165cm英国
基本资料:
中文名: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
外文名: Charles Chaplin
别名: 查理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 1889年4月16日
逝世日期: 1977年12月25日
职业: 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卒于: 瑞士科西耶
星路历程:
头衔: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影视作品:
1914年
夏洛特自鸣得意
梅布尔奇遇记
夏洛特和雨伞
夏洛特拍电影
夏洛特跳舞
酒吧和爱情间的夏洛特
夏洛特候爵
夏洛特爱上了老板娘
梅布尔驾车
夏洛特和马表
咖啡待者夏洛特
讨厌的夏洛特
夏洛特太太
夏洛特的球棍
强盗朋友
夏洛特和法蒂在摔跤场
夏洛特和香肠
夏洛特和时装模特
牙医夏洛特
道具管理员夏洛特
画家夏洛特
春天的热度
夏洛特卖弄风情
护工夏洛特
夏洛特和法蒂吃喝作乐
门卫夏洛特
情敌夏洛特
小伙计夏洛特
夏洛特和梅布尔赛车
搬运工夏洛特
夏洛特爸爸
蒂丽情史
夏洛特和梅布尔漫步街头
国王夏洛特
1915年
夏洛特崭露头脚
夏洛特花天酒地
拳击师夏洛特
夏洛特在公园里
夏洛特结婚
流浪者
夏洛特在沙滩上
学徒夏洛特
夏洛特小姐
夏洛特在银行里
海员夏洛特
夏洛特在杂耍场
1916年
卡门
小偷夏洛特
夏洛特的不幸
柜台长夏洛特
消防队员夏洛特
小提琴手夏洛特
夏洛特晚归
夏洛特和伯爵
高利贷者夏洛特
置景工
夏洛特溜冰
1917-1967年
1917年
警察夏洛特
夏洛特疗养
移民
夏洛特越狱
1918年
狗的生涯
保证人
士兵夏洛特
1919年
田园牧歌
愉快的一日
1921年
寻子遇仙记
夏洛特和铁面罩
1922年
发薪日
朝圣者
1923年
巴黎女人
1925年
淘金记
1928年
马戏团
1931年
城市之光
1936年
摩登时代
1940年
大独载者
1946年
凡尔杜先生
1952年
舞台生涯
1957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
1967年
香港女伯爵
所获荣誉: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经有人提名将卓别林封为爵士了,但当时的保守派政府反对此举,因为他们怕这会影响到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关系,此外当时英国正在准备入侵苏伊士。
显示更多
相关人物